会计税务新闻

卖爆之后,小心被查!“双11”跨境电商新规下的第一场“大考”



10月20日,2025年“双11”全球购物狂欢节的战幕正式拉开。根据最新数据,仅在10月20日20点至24点的首轮促销高峰期,宁波海关累计接收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申报清单便高达98.72万单,货值4.45亿。据预估,仅宁波一地在整个“双11”周期内(10月20日至11月14日)的总单量就将冲击1211万单。进口数据的井喷,直观地展现了海关及税务系统在峰值压力下高效、精准的数据处理能力。然而,对于广大的出口跨境电商卖家而言,这份“高效”和“精准”在2025年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。

如果说2025年10月1日是合规的“分水岭”,那么10月20日启动的双11,就是跨境电商新规下的第一场“大考”。如之前在《第15/17号公告倒计时!跨境电商卖家迎来境内外合规要求》中提到的,随着平台信息报送(15号公告)与企业所得税优化申报(17号公告)的同步落地,一个覆盖业务全流程的“穿透式”监管闭环已经形成。今年的双11,不再仅仅是比拼销量,更是比拼谁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“数据透明”挑战下,安全地将“订单量”转化为“利润”。


双11狂欢:被放大的“数据透明”风险


为什么说今年的双11尤为特殊?核心在于:峰值销售数据将首次在成熟的“穿透式监管”体系下接受全面检验。在过去,许多卖家习惯于“收入”与“成本”两端的分离操作。例如,使用个人银行卡收款,通过“买单出口”或“无票采购”来处理成本。但随着金税四期系统的成熟和相关监管政策的落地,这套操作逻辑的风险已变得极高,且难以为继。


1、收入端(15号公告)

境内电商平台(及在华运营的跨境平台主体)有义务向税务机关报送商户的涉税信息。这意味着,双11期间您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收入,正通过数据共享与比对机制,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、透明和可追溯。


2、成本端(17号公告)

根据《企业所得税法》及税收征管要求,企业必须凭“合法有效凭证”进行税前扣除。双11带来的巨额收入,如果无法提供相匹配的、合规的采购发票、物流发票等成本凭证,将直接导致企业账面“虚高”的利润,进而承担沉重的企业所得税负。


在双11的巨量订单冲击下,任何“数据不匹配”或“凭证缺失”的问题,都将从“小瑕疵”演变为“大风险”。


巅峰期“高危红线”:三大风险正在集中爆发

双11期间,业务量激增,运营团队为了抢时效、保发货,往往会忽略合规流程。然而,这恰恰为监管提供了“集中抓取”高风险企业的机会。


风险红线一:资金流“失控”,个人卡收款与公私混用

这是跨境电商行业最普遍,也是当前风险最高的操作。双11期间,巨额销售款项(尤其是来自非正规渠道的回款)涌入个人银行卡。


为何危险?

监管重点:银行系统对个人账户的“大额”和“高频”交易监控(反洗钱AML)本就极其严格,双11的资金洪峰极易触发风控阈值,导致账户被冻结。

数据不匹配:平台报送的“企业收入”与实际收款的“个人账户”完全割裂。一旦被税务稽查,企业将无法解释资金来源的合法性,极易被认定为“偷逃税款”和“公私不分”。


风险红线二:票据流“断裂”,无票采购与买单出口

销量暴涨,意味着采购量和出口量同步暴涨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“无票采购”模式,或继续依赖外贸公司进行“买单出口”,将会面临巨大的税务和出口风险。


为何危险?

成本无法入账:根据《企业所得税法》及实施条例,没有合规发票,双11期间产生的所有采购成本、物流成本均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。卖家可能“赚了流水,亏了税款”。“买单出口”风险极高:“买单出口”模式下,出口主体(外贸公司)与实际发货人、收款人不一致。在“穿透式监管”下,这种“三流不合一”的操作极易被识别,不仅无法享受出口退税,反而可能牵连整个出口链条被协查。


风险红线三:业务流“混乱”,数据孤岛与信息错配

双11大促期间,订单、物流、报关、收款“各跑各的”。


为何危险?

平台数据:记录了真实的C端订单和销售额。

物流数据:记录了包裹的真实轨迹和重量。

报关数据:记录了B端出口的品名、货值(若采用9610/9710/9810等合规模式)。

资金数据:记录了平台或支付机构的回款。


“穿透式监管”的核心,就是打通这四座“数据孤岛”。如果企业在双11期间,为了发货速度而使用了“刷单包裹”、“报关货值与实际销售不符”、“物流信息与订单不匹配”等操作,系统后台会自动产生大量的“异常预警”。这些数据错配,将成为日后税务稽查的直接线索。



走向“长效合规”:构建安全的业务闭环


双11的“大考”虽然严峻,但也倒逼所有卖家必须从“野蛮生长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。财税合规不再是可选项,而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。要安全度过双11并实现长远发展,企业必须立即着手构建“四流合一”(业务流、资金流、票据流、货物流)的合规闭环。


1、规范资金流:告别个人卡,启用对公账户

这是合规的第一步。所有平台收入必须通过企业对公账户(包括境内主体或合规设立的境外公司账户)进行结算。这是确保资金流“透明化”和“合法化”的底线。


2、理顺票据链:解决“无票采购”的根源问题

“无票采购”是行业的普遍痛点,但不能成为“不合规”的理由。企业必须建立能够提供合规发票的供应链体系。对于中小型卖家,难以向上游工厂获取全额发票的,应主动寻求合规的架构解决方案。在此前《跨境电商财税合规“典型架构”方案:香港采购公司+国内服务公司》中探讨的,建立合规的采购主体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路径,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。


3、建立可追溯的业务闭环

确保每一笔跨境电商订单,都能对应上真实的物流记录、合规的出口申报(如9610等模式)以及干净的对公回款。


不让2025年的销售巅峰,成为2026年的税务危机

2025年的双11,是一面镜子。它既能照见企业惊人的销售爆发力,也能照见其潜藏的财税合规风险。当海关与税务的系统在24小时不间断地高效处理着数以千万计的订单数据时,作为跨境电商卖家的你,是否已经准备好,让自己的每一笔交易数据都经得起“穿透式”的审视?不要让2025年的销售巅峰,成为2026年的税务危机。合规之路,行则将至。



跨境出海,财税无忧

10月27日,由广州市商务局、全球跨境电商“三中心”联合重磅打造的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专场活动圆满收官!彦德国际执行董事龚彦斌先生重磅分享《新政下跨境电商财税合规解读与应对策略》,深度拆解政策要点、直击合规痛点,为产业带企业出海筑牢财税安全防线,精准赋能企业抢抓跨境新风口!


活动合集


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szprm@incorp.internation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