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,泰国正以“东部经济走廊(EEC)+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零关税”,为中国企业打开辐射亚太、规避贸易壁垒的战略通道。2024年泰国全年出口同比增长5.4%,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额首次升至3005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2024年1至10月泰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约2697亿美元,占其全部贸易额的53.13%。相关阅读《中资企业出海东南亚系列 | 税务及审计合规要点——泰国篇》
① 推动出口增长
② 应对全球贸易与投资动态
③ 泰国经济持续增长
④ 自由贸易协定(FTA)
⑤ 成为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
⑥ 重新品牌化Thai SELECT
⑦ 创建“Thailand Brand”
⑧ 吸引全球人才,利用软实力⑨ 商业大使,寻求新机遇
⑩ 80:20政策
中国是去年泰国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,中资在泰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在泰国的投资领域包括电子制造、智能家电、数据中心、电动汽车等,这些投资方向非常符合泰国当下的工业发展方向。中企如何借势泰国“枢纽”地位,实现高效企业出海?相关阅读《泰国地区经济分布和优势产业概况》
依托泰国辐射东南亚及全球市场
1、地理与贸易网络优势
泰国位于东盟中心,拥有成熟的港口、机场和物流基础设施,且与18个国家签署了14项自由贸易协定(FTA),覆盖全球多个市场。中国企业可将泰国作为区域生产基地,利用其关税优惠和贸易便利条件,向东南亚、欧洲及北美市场出口。案例:海尔在泰国的智能空调工厂85%产品用于出口。
2、响应泰国产业升级需求
泰国政府提出“3030政策”,目标是到2030年电动汽车占汽车总产量的30%,并重点发展新能源、数据中心等高科技产业。中企在电动汽车、电池制造、智能家电等领域的投资高度契合泰国战略,如比亚迪、长城汽车等车企通过本地化生产推动泰国汽车产业转型。
构建本地化生产与生态协同
1、全产业链布局
中企在泰国的投资已从单一生产扩展到上下游配套。例如,蜂巢能源、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在泰国设厂,与整车制造形成协同效应。比亚迪泰国工厂涵盖整车四大工艺和零部件生产,带动当地供应链升级。
2、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创新
中国新能源车企将智能化、网联化技术引入泰国,如广汽埃安在泰工厂应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,实现多车型共线生产,提升当地工业智能化水平。此外,生物降解包装等环保技术的引入,也助力泰国循环经济发展。
利用泰国投资优惠政策降本增效
1、税收与土地优惠
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(BOI)为电动汽车、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提供企业所得税减免(如免征8年)、设备进口免税等政策。案例:沪电股份在泰国的PCB生产基地因享受免税政策降低了运营成本。
2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
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,中企通过在泰国设立“第二原产地”,规避关税风险。案例:家电企业将泰国作为替代中国的出口基地,向美国市场供货。
深度融入泰国社会与经济生态
1、与本土企业合作共赢
泰国政府鼓励中企与本地供应商合作,如上汽集团与正大集团合资生产名爵汽车,形成“技术+渠道”互补。中企通过雇佣本地员工(如比亚迪工厂中泰员工比例逐步优化)提升社会认同。
2、文化适应与品牌建设
中国车企通过广告投放、参与车展等方式强化品牌认知。案例:比亚迪在泰国连续18个月保持纯电汽车销量冠军,市场份额超30%。同时,注重售后服务网络建设,避免重蹈早期摩托车企业因服务不足失败的覆辙。
第一步:选准赛道
优势品类:新能源汽车(2030年电动车产量占比30%)、智能家电(美的、格力已建厂)、生物降解材料(泰国禁塑令催生百亿市场)
新兴风口:储能设备(享受欧盟碳关税豁免)、医疗设备(东盟老龄化需求激增)
第二步:选址布局工业园区
罗勇智慧工业园:毗邻林查班港,比亚迪、合众汽车等龙头聚集
EEC创新谷:聚焦半导体、AI机器人,享政府研发补贴
第三步:合规运营
ESG强制化:泰国要求外资企业披露碳足迹,未达标者面临出口限制。
文件链管理:保留原产地证明、BOM表(物料清单)、本地用工记录,应对RCEP成员国海关稽查。
泰国不仅是RCEP关税优惠的“跳板”,更是中国企业布局智能化、绿色化全球供应链的核心战场。彦德国际深度整合泰国政企资源,从政策解读、选址建厂到合规运营,为企业提供“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”。
彦德国际可提供泰国商务考察活动,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泰国的经济投资环境,实地探访当地工业园区,拓宽国际视野,并深化国际合作。考察行程可定制,如有特殊需求或建议,可联系我们的专家团队沟通。
汇聚世界精英 服务全球企业